4、《金鸡和黑龙》7 J% O# R, S8 k' Y' m) R% c8 l
) K# m" F ~0 \4 v/ M 从前,金鸡山下的江中有一条黑龙,它想用两座山挡住江水。金鸡劝它不要那样做,以免涂炭生灵,它不听,于是金鸡与黑龙争斗起来。双方在大战中各自变化,金鸡终于打败黑龙。金鸡得胜后,飞落在三塔上,永镇黑龙。12- }6 X* h/ u* _1 K* t# y2 Q
4 a, K N) `9 @$ @% U 这个故事里的金鸡是由大鹏金翅鸟演变来的。明代谢肇淛的《滇略》中说道:“崇圣寺三塔,中者高三十丈,外方内空,其二差小,如铸金为金翅鹏立其上,以厌龙也。”王昶在《金石萃编·跋》中也说道:“三塔……如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
9 C; s( J5 z! T# U
9 F8 t% d" W5 Q" _' [6 p( Y 而关于大鹏金翅鸟与龙为敌的故事,最早见于印度古代神话。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详细叙述,大体情节是:天神生主(传说是大梵天之子)有两个女儿,都嫁给迦叶波大仙为妻。婚后,长女生下一千个蛋,次女只生下两个蛋。五百年后,前者孵出一千条蛇,而后者却毫无动静。次女着急,揭破一个蛋想看个究竟,结果损失了一个生命。同时她还遭到这个死去儿子的诅咒,说她将沦为奴隶五百年。后来,另一个蛋里的儿子终于破壳而出,是一大鹏金翅鸟。由于诅咒的力量,次女沦为姐姐的奴隶,受尽痛苦。又过了五百年,金翅鸟为了救母,开始向蛇攻击,不断地吞噬蛇类。从此,金翅鸟和蛇成为世代夙敌。13- l$ [* Q ^+ _# l7 {
p- V. [, t: Q% V Z “龙性畏鹏”,在佛教典籍中有不少介绍,而这则古老的印度神话传说就是其滥觞。它有可能是印度古人对自然界天敌现象的神秘联想,也有可能是两个不同图腾氏族间矛盾的曲折反映。
& t* N' g; i6 a: J 5 \7 r* G1 a% h: T4 o2 K4 S
印度古代神话中的蛇叫做那伽(Naga),佛经中通常翻译为龙,而蛇王(Nagaraj)则被翻译为龙王。这和中国旧有的龙有些区别。但经过佛教文化与汉文化的长期融合,中国文化中的龙已经融合进印度龙的因素。
' b, h x+ A, m" \- z2 a0 O/ z
0 M* T* i: K& A7 D3 D4 y- z! z! F 关于金翅鸟与龙的关系,也多见于佛经的记载,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如长篇小说《西游记》、《西洋记》等。14这里,我们用密宗典籍加以印证。唐代印度僧人般若力翻译的《迦楼罗及诸天密言经》前有一段按语,说:“迦楼罗”(Garuda)是印度语的音译,用唐人的话说是金翅鸟,这是意译;龙能隐现变化,谁都惹不起;龙和金翅鸟都是卵生,但龙就是惧怕金翅鸟。
, u6 r0 L a! f. A) p" P w' N( o6 [/ P! E" W& I' Q1 y
尽管中国人通常把龙看作圣物,看作民族的象征,看作天子,但并不排除龙中也有恶类,因而也有降龙伏虎之说,也有对大鹏金翅鸟的赞美。这影响就来自佛教,来自印度。/ B6 E% J! d5 Z W6 K6 I) {
" n$ H w+ g, L) H# o2 K' J 白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龙女故事,这里也顺便说说。
* b0 E) ~8 j$ Q6 ~6 \
" U( w3 Z: A% } 中国原先就有龙,但没有把龙人格化,也没有龙女的概念。是佛教传入以后,才有了人格化的龙,有了龙王、龙妃、龙女的概念。《法华经·提婆品》提到一个叫娑竭罗的龙王(Sagara,也是印度教神话中的著名龙王),说他有一个女儿,“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然后龙女疾速变为男子,具菩萨行,坐莲花座,成等正觉,在南方无垢世界广说妙法。由于佛经的渲染,中国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龙女故事,如著名的《柳毅传》、《湘中怨》、《震泽龙女传》等。15白族民间故事中的龙女往往都很可爱,与凡人发生恋爱和婚姻关系,这与唐代以来中国汉地龙女故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 D. r3 W- _/ T1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