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时期(宋代)大理的版图是怎样的?
% d( C6 m6 |8 D0 R
# m& k8 z0 }, A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5 f R2 Y7 f, _2 K* b# P- K- t8 ^
D" l' n+ A7 I2 u' c. a6 ^
大理国的版图,据《元史·地理志》载:“东至普安路之横山,西至缅甸之江头城,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羊苴咩城继南诏之后,仍为大理国的都城,称之为紫城、皇城,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朝曾先后封赠大理国王为“云南八国都王”、“云南大理国主”、“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大理国王”等封号。大理国的建置,前期沿袭南诏制度,仍设赕、节度、都督,后期废节度、都督,而以府郡代之。
/ }$ {% M+ K, H! X k& J
1 g' e" ^) {8 n8 x v" F' y0 T u
1 i6 }: R. n. a! J前期置有十赕:喜赕:在今大理市喜洲。邓赕:在今洱源县邓川一带。宁北赕:在今洱源县城。蒙舍赕:在今巍山县。赵赕:在今大理市凤仪。白崖赕:在今弥渡县红岩一带。云南赕:在今祥云县云南驿一带。品赕:在今祥云县城。云龙赕:在今云龙县旧州一带。河东赕:在今宾川县境。鹤庆、剑川两县仍属剑川节度辖区。) @" w- G) S5 n
! [& C# I7 @( E. l& Z: i
大理国后期,行政建置的名目有府、郡、镇、部(赕、甸),部(赕、甸)隶属于府、郡。
# R4 m; X5 o0 F4 O$ i. [
a ^7 ^8 q3 a" i: \今大理州地域内的建置如次:凤羽郡:在今洱海北部地区,领赕(甸)四:邓赕(洱源县邓川)、宁北赕(洱源县城)、云龙甸(云龙)、喜赕(大理市喜洲)。
7 ] t1 U8 P: N/ r1 z8 B% y5 e3 b4 c3 N' t# j0 s5 b
天水郡:在今洱海南部地区,领赕(镇)七:赵赕(大理市凤仪)、白崖赕(弥渡县红岩)、河东赕(宾川县)、云南赕(祥云县云南驿)、品赕(祥云县城)、蒙舍镇(巍山县)、开南县(巍山县境内)。谋统府:府治在今鹤庆县,领赕二,其中义督赕在今剑川县。永昌府之胜乡郡在今永平县。" h2 J6 N3 f: W; t
5 H. W4 ^ {3 e+ h" j3 D4 Y5 a! x3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