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的古村——顺荡 3 b$ G. H- k S
: w, e# y8 I7 L8 u: G! [; b 1 M! q; A% i. G
# n$ P% ^$ P( J' q
* j6 R/ w4 Y; B# Q' t □ 李少军
4 o0 x* r7 ^1 M+ f: H, x+ Z" J1 W6 F0 ^# c* _
提起顺荡井,云龙县人们都知道那是古代云龙八大盐井之一,当海盐完全代替井盐之后,顺荡井逐渐告别了昔日的繁华,日益衰落下来,藏匿在大山深处,留下了许多的珍贵文物古迹。: z. L- h" v$ K9 Y, w8 V- U. A: t8 ?
6 E( `9 l) `: p; `" ], W 顺荡井作为古代的“经济特区”,是边疆和内地共同开发的产物,它吸纳中外的文化,村内至今幸存的明代梵文碑火葬墓群,是迄今为止云南省境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佛教密宗文化遗址,在国内都已少见。火葬墓群坐落在沘江西岸莲花山的台地上,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火葬墓数百冢,现已发掘出梵文碑85块,梵文经幢7座,碑块和经幢全部选用当地的红沙石做成,大小不一,最大者通长1.66米、宽0.56米。碑座多数刻有赑屃、莲花须、白鹤、狮子等图案,碑与底座靠公母榫头连接和固定,碑块分为阴阳两面,阳面均刻汉字,中间直行为死者姓名,一般格式为:“号曰追为亡人××神道”,右边直行“南无六道分身救苦地藏菩萨”,左边行为立碑年月日时,最两侧刻有童子、鱼、伞、宝瓶、海螺等“佛八宝”图案,碑额呈半圆形,正中刻尊胜佛母坐在须弥莲花座上,碑块上还刻有符咒,意为吉祥之所集。碑阴面额边缘刻有四佛四菩萨种子字母,正中刻无量寿佛或地藏菩萨,碑额下方用汉字书写“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其余碑文全部为梵文。经幢为正方形或六角形,有圆形莲花底座和宝顶,通体刻有佛像、图案、梵文经文、死者名字、立幢时间等。顺荡火葬墓地中最早出现的梵文碑为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最晚出现的碑文为明万历元年(1573年),其时间跨度为165年。省、州、县文物保护部门对顺荡火葬墓群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现已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6 H7 s% s }# a
1 f5 }8 l- }9 Q$ x- ^( Q 8 n$ v* R% T; g4 P. j2 K+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