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极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一次,他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日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rdquoldquo;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朋友反问道。“没有!&rdquoldquo;古人说‘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我建议你还是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朋友说。那人觉得朋友的“建议”有道理&mdashmdash;以公司做免费学习之所,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为此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自此,他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里研习写商业文书的方法。一晃一年过去。一天,那人和朋友又见面了。朋友问:“你现在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然而,那人却红着脸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总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3 X! P: A. E: p) r' N; Q* n+ f
1 w( E! C+ D* Z! K: H, f: D. Z
这则故事颇有几分“欧·亨利笔法”的意味。从故事所透露的“信息”看来,那个曾经极不满意自己工作的人,已经打消对其上司“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之念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他没有理由不珍惜眼前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人景象。7 I' p4 |( L' s+ K* u5 A% D- |
4 D4 e3 K( s3 x. w! S5 r: n# q 一个人能迅速地由“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逆境而转达“柳暗花明又一村”之顺境,委实令人心生羡慕。然而,在笔者看来,最值得玩味的还是故事中那位“朋友”之所言,尤其是那段充满智慧、用心良苦的规劝之语。其言充满智慧,用心良苦,是因为它不仅为故事主人公指明了一条“自新”之路,并且,规劝者藉此曲折道出了人们平素极易犯染而又极易的忽视的一种毛病,即:在工作中,当我们在上司的心目中占不着“份量”时,我们常常只知一味地牢骚满腹,抱怨上司的态度,却不肯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mdashmdash;问问自己“能”有几许?“力”有几何?
; F Z+ j. O R( c% k1 _
8 n6 ]- v2 ?! o 其实,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既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又是增强人之生存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缘于此,曾参那句“吾日三省吾身”的话才成为千古名言,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才于《白鹿洞书院榜示》中郑重写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八个大字,而唐代大文豪韩愈才会谆谆告诫其弟子云:“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0 a& M7 d2 J+ z1 g/ q
8 Y" B! F- e" |/ \; c4 j0 b) W& ` 在人们的思维习惯里,言及上司与部下之间的“不公”,似乎唯有上对下,殊不知,也存在下对上“不公”的现象。无论是上对下,还是下对上,“不公”总是人所不想见的。因此,就“部下”言,不时地正视自己,反省自己,抑或不失为公正认识上司的一种途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