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 R( k" b" N$ w6 [) F客栈主为何“逃离”双廊?( _. r+ {5 z6 H: m
临海与非临海客栈两重天,经营不善或是主因" T' a4 a F; ]; Q
近几年,大理旅游的快速发展备受社会瞩目,“大理双廊病谁能治”一文在网上论坛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官方至民间都在热议。许多人在问,双廊究竟怎么了?昨日下午,本报记者实地走访双廊,网帖中描述的有些现象确实存在,而有些现象的形成则另有其因。8 ~. L% @# g$ U- V3 q5 ~5 j
客栈主“撤退”并非民风坏所致
. L c9 P$ m8 N7 Y- ?& i在双廊村民李绍辉的印象中,2010年伊始,就陆续出现了大批的外来人“抢占”了渔村双廊,租房建客栈的客栈主,心向往之的游客大多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双廊人”,旅游的迅速火热让这个原本平静的渔村出现了随处可见的大兴土木。
, W6 \. T& v, p' W, U" U( k理想中山清水秀和现实中大兴建筑的矛盾让双廊的争议如影随形,近日的网络热帖《大理双廊病谁能治》就表述,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到双廊后顿感失望,咒骂这里是个大工地,而客栈主由于市场前景看淡,民风变坏,强烈的不安全感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客栈主逃离双廊,转让、承包、请店长代管等形式趋多,曾经热爱双廊的他们心生悲凉,只想早日离开此地。 g/ L l7 i1 C3 n5 r9 l
对于逃离双廊一说,2010年欣然前往双廊投资海景客栈的昆明籍老板李先生表示,目前他还没有“撤退”的打算,其理由是双廊旅游还有发展的空间。2010年,李先生瞅准商机,认为双廊能像三亚一样发展成为靠海的旅游胜地,从昆明“下海”来到双廊,临海建起了一家海景客栈。李先生说,虽然投资是他来到双廊的主要动机,但仍不乏当地淳朴民风和依山傍水的诱惑。“2010年的时候到双廊,修建客栈的很少,道路也很整洁,就是理想中那种宁静舒缓的味道。”李先生说,如今双廊的大兴建筑让双廊“无规划”“无宁静”了不少,但他认为这是发展少不了的环节。% u. P! h2 B! ?0 m
李先生说,和他一起前往双廊投资客栈的朋友近期是有“撤退”的,但并非由于网帖表述双廊环境杂乱和日趋商业化,而是由于客栈非海景客栈,观景条件不好,入住率不高,客栈难以维持,而临海的海景客栈,就其了解的行情,极少出现转让、承包的情况。5 Q* T# V. |5 }: [+ ~$ R
为赚钱,村民自组船队等客; ]+ }7 w, S0 H7 w% h, s
在双廊的洱海边上,很多当地村民把船停靠在岸边,主人们等待着游客的光顾。“要不要坐船?”在岸边的杨女士吆喝着。每天早上6、7点开始工作,一般晚上6、7点收工,这就是杨女士和其他划船村民的“上班”时间。/ e' T" `# D4 w* D$ N8 i2 W
杨女士表示,路线规划主要是环着小岛划一圈,船速的快慢主要看客人有没有时间,“他们时间多,我就会划得慢一点”。
" @9 m9 ^# m) y# ]0 {5 O+ L而对于网络热帖“大理双廊病谁能治”中称的“5月的一天,机动船把装载游客的小船撞翻,几名客人落水差点溺毙”一事,杨女士表示自己并不知情,但自己平时遇到下雨或大风天气时都不会载客。“船上一般最多会拉12位游客,拉多了自己划船太辛苦,也比较危险”。! u7 H6 Q1 o+ y8 X3 ]: x i0 {
同样在等待游客的赵伍升表示,在旅游旺季,通过划船每个月会有4000多元的收入,可以保证家里的正常生活,所以很多村民都愿意出来划船拉客,他也强调拉客时会保证游客的安全。- L9 Y: J) N ?$ ^
而在村民用小船拉客附近,一块双廊镇政府做的宣传牌屹立,内容为“严禁手划船非法载客及皮划艇入湖”,但也有市民表示,有些船主为了多赚点钱,非法载客的现象也难免会发生。
) ]* ], `9 t- [6 l; _: ?云南信息报记者普焘 杨文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