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X, v0 N& u! ^
文化自觉看弥渡4 [/ M4 x _8 N/ i" E
B2 t/ B, g, o% S
多年来,弥渡县文化工作立足于弥渡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文化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响亮的文化品牌四大优势,“四措并举,四轮驱动”,着力建设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花灯文化大观园、小河淌水风情园和美丽幸福新家园,努力推进“弥渡文化”向“文化弥渡”的提升转变。
7 N, x9 ?% n! x. x' @换届不换发展思路3 D4 E: z( }3 G/ n" Y9 F1 ]
千百年来,弥渡先人创造农耕文明,造就了弥渡发达的自然经济和人文昌盛的文化现象,代代相传的根深叶茂的以“弥渡花灯戏”、“弥渡民歌”为招牌的弥渡文化,早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一群人手拿扇舞、自娱自乐、耍灯对歌的场景。
* `. `4 i8 ~; Q6 ~6 K& V转变源于自觉。时任弥渡县委书记、现任大理州副州长邹子卿早就提出:“弥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广泛的文化基础、响亮的文化品牌,文化是弥渡的一张靓丽名片,要始终树立‘大文化’和‘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发展,一手抓文化产业培育,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以实施10项工程为重点,更加自觉、主动地繁荣和发展县域文化,加大花灯文化、民歌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休闲、交通、建筑等产业的融合,把弥渡打造成为滇西中心城市花灯文化大观园和小河淌水风情园,不断彰显跨越发展特色、增强发展软实力。”
6 z: _4 q, m ~( b谈起文化自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赵正琳引用费孝通教授的定义告诉我们: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她还认为,文化自觉,更需要党委和政府成为文化自觉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
8 G1 o3 J9 v; m m# w e7 O, O% z据介绍,多年来的实践中,弥渡县党政一班人坚持“换届不换文化强县”的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对文化工作在始终坚持用好用足用活文化政策的同时,上上下下对文化建设认识一致,自觉推进了文化建设。
2 ?" \* |# [2 M. ?1 \5 |数据显示,2010年,该县国民生产总值23.32亿元,2013年达40.45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2亿余元增长到4.29亿元。& y* O; `3 O8 o5 p6 h) t$ l
打造文化建设平台$ F% E! ?, [- O$ ^8 {1 P
该县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文化工作,落实每年文化事业费增幅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和全县人均1元的文化惠民活动经费。9 s" o& u2 p7 g8 n& Z
近4年来,县级文化建设支出在2010年的831万元的基础上持续增加,到2013年达到1812万元,年均递增29.51%,超过县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幅度,去年用于文化建设支出全县人均达55.41元,文化投入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的占比达3.98%,今年的文化投入至少超过2000万元;所辖5镇3乡配齐专职文化副乡(镇)长;县里先后出台了《弥渡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确保文化工作具有强硬的政策保障;与此同时,对县级89个机关单位实行挂钩联系89个行政村(社区),每年为每个挂钩行政村(社区)解决不少于一件文化需求的工作制度,县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部门把文化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强化监督,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解决文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7月4日,县长张世伟在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就《支持文化发展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等10项工作再次进行了督办式办公。
# V8 \, y2 J+ k! h4 i# e. B$ H8 t# w保护文化遗产传承) ?+ S0 ~" l3 G1 f& U( u
在弥渡,深厚的弥渡文化沉淀着实让我们惊讶。2 ]' v+ N( L, r: ~! w# k' m
境内“南诏铁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国宝;弥渡花灯戏、弥渡民歌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茶马古道绵延弥渡境内,密祉文盛街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白子国遗址和金殿窝遗址、李文学起义遗址、永增玉皇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渡花灯扎纸技艺、弥渡卷蹄制作工艺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省级3名、州级5名、县级100名。$ t8 s1 v4 K2 J f! Y* v. L0 H3 `* q) @
据县文体局负责人介绍,该县为传承闻名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弥渡花灯戏、弥渡民歌,实施“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首先于2008年开始编辑出版弥渡县花灯民歌进校园乡土教材,在全县中小学中进行普及教育、展演比赛,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从娃娃抓起,根脉发达;二是将原县花灯剧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立弥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去年3月,被表彰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三是实施百户花灯世家、百名传承人系列工程,先后筛选命名100户“花灯世家”、100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是扎实推进文物古建筑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先后在上级支持下,县里大量配套投入完成投资1760万元,实施了南诏铁柱庙、永增玉皇阁、李文学帅府、青螺山文庙大成殿和后稷祠等古建筑的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目前,永增玉皇阁正在抓紧修缮中。此外,县里还利用河道改造工程,投资5700万元,将县城西边的毗雄河两边建成6.36公里长的河堤,形成绿树成荫的休闲娱乐带,配上小广场,供广大市民跳花灯、休闲游走健身。据介绍,县里今年还将投入2000多万元,在县城动工修建全民健身中心。 G6 ]- d1 O- N2 G9 x7 v
$ V- R9 G# X1 @/ i8 C8 M P对文化弥渡的自觉现象,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著名编剧杨军先后两次赴弥渡深入细致走访考察后认为:“弥渡今天的文化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自上而下,同时又自下而上地浸透着一种新的文化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