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 K9 y/ w. b3 I; p+ d" { 久闻大理周城村扎染历史悠久,而且都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的传承,对这样的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一直心心念念不已,终于来了!咱这就走进大理的白族人家,去体验他们的平常生活吧。
3 y; \8 M& d) V! \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咱这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跑人家呆腻的地方来了。* k: u5 ^9 R8 y! i# S8 n
走进白族院子,迎面就是一片片染就的以蓝底白花为主的各色布料,晾晒在阳光下。
' T: V# M! Y# c, b 
# }, Y3 Y; Y# o 传统的白族人家建筑,院落安静,采光很好,院子里种满各种树木花草,房檐廊下墙面都是白底蓝花的图案。
' [3 T4 M- W0 o E - r" ]8 c" C. O0 G, `
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玉米,也叫苞谷。浓浓的生活气息,温暖又亲切。
9 w- ]" ^" R; e% _ 
6 u+ E, E% P/ w 院子里,主人陪着孩子们在玩耍,小女孩的大眼睛明亮清澈,美羊羊的玩偶也是她的最爱。
* X# i$ Q0 a0 A* K1 } 
8 F) D( v3 } w2 d) V+ l! `- { 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依然坐在院子里穿针走线,这是白族扎染的工序之一。坐下来,细细了解,才知道这扎染必须先在白布上用粉笔画出图形,然后就像老奶奶一样拿针线按图缝扎成疙瘩状,再放进染桶染缸里浸染,或浸泡冷染,或温煮热染,经过一定时间浸染后再捞出晾晒,干后再放进染缸再次浸染,反复几次,方才大功告成。) h( v- q/ F- x/ v& `) h. C9 N8 K
0 b! e! b$ E# ~' z
因为每人缝制的手工不一,浸染的程度也不同,所以最后染成的布料花纹颜色各不相同,带有很自然的趣味和随意的艺术性。这是染成的布料在准备晾晒。
" u6 i! O J" a, X - E( i. v8 K6 e7 k7 {" X
美丽的扎染上的枫叶图案,特别有水墨重彩的效果。说不定,中国画的墨彩效果和白族民间扎染互相影响着,也未可知。) f: V; p) c ?; B2 n7 {
; T! A! P6 C0 b$ G
传统的染桶,新的传统“染布缸神”符覆盖在旧的符贴上,扎染人家认为符帖可以保佑他们每次的染制都能成功。
- t8 I4 f D$ H1 y$ U# e. |0 ~' z7 h + r E- o3 Z/ ]! S, X5 n
这就是白族人用来做染料的板蓝根,还有寥蓝、艾蒿等植物,都可以用来做染料。
0 u2 s: G4 n/ a& V" K' l f* G 
/ y2 S. Y$ t/ s( t% X0 g 古代流传至今的手工纺织机器。8 I2 j# a g3 h& f" J
6 t; s0 |" k2 P8 D# @: K0 B
厢房里操作台堆放着林林总总的工具。
7 v( r8 u& ^4 l# Y 
0 o9 ^2 Q! N: V' E& l. _ 看起来很古朴笨拙的石臼、木盅等等工具。按照旧籍记载,白族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 x4 Y, \) d2 {; W/ |) M; k 
+ q; ]: a2 @4 `3 L( H 典型的白族人家小院。
: x/ @: ]; ~" R 3 k n1 w5 \! q
我们还动手玩了把缝扎手艺,因为做完整个扎染成品需要3-4个小时,我们时间不够,只能小做体验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走出扎染小院,我们前往挖色集市。) [5 L5 d0 l1 c& `
' O& |3 T+ n% j7 E
挖色集市位于洱海边的挖色小镇,每逢5、逢10,众多山民们就赶鸡牵羊肩背手提的把自家的农副产品带到集市上来交易,整个市场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也是观察感受白族风情的好地方。
: S% J9 e3 [& J/ i 
: w& C% ~! x5 M4 a; p 白族大妈面前摆放着蔬菜和萝卜,脸上的笑容洋溢着简单的快乐。" X4 I) M/ C/ J8 V

: H- P( G9 d) u, ~- w% A 卖出自家东西,也挑选家里缺少的东西。6 m# ?" `& M h7 r0 @$ h
% B7 p5 ]* h8 b7 y/ e6 A4 O0 J
遇见熟人,站着聊上一阵子,说说家长里短。
+ n7 i$ q% L1 r' U/ P 
( p" p6 n: ?/ w) L9 J( ? 逗逗好久不见的邻家娃娃。) w5 [/ e) I$ x0 w
/ h! f7 r$ _% Q

z* T9 d5 _8 f 离开集市,往前15公里就是双廊,双廊渔村这些年火的不行,从村口徒步穿过小镇,到处是建设中的客栈酒店,人流拥挤,一地泥泞。也许,咱来的不是时候吧。
h" `* l4 f5 ~+ E- ^ 
; p( [9 \6 k$ W( v: l& _ 三艘小木船。好不容易在洱海边有这么安静的画面。1 m" D9 A& n: U {7 j, @' ~9 e; s
1 i6 t5 j2 {. w+ I' `' @
登上镇外的山坡高处,俯瞰整个双廊,透过炊烟看到的是延伸进洱海的半岛,还有远处的那座小小的“南诏风情岛”,没有上去,据说是专门为游人打造的景区。
+ _6 A4 z2 A5 l5 V" K% m; x + D1 ^( ]9 j. O# \0 r
站在镇外,眼里的双廊才有了传说中的美好和安静。1 V6 `! n3 a7 Z$ M

) \2 `: {5 A6 N% O 一面临洱海,三面环山的双廊,一直被形容为“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 [0 _6 h- [: b- s* X
& e) _3 M, b$ b! [4 E( @
镇里那些古老的白族民居建筑,有很多保存不错,雕梁画栋,极具特色。
" X; w' o, P9 v 
& |- h5 j( ]' h/ A6 ?4 C7 n 日近黄昏,来到喜洲镇的海舌公园。海舌公园是洱海西金河村向北延伸的一条狭长的半岛。东西宽五十多米,南北长一千多米。因为样子很像一条伸入海中的长舌头而得名。. w# t0 [: \8 G4 g
$ ?2 E* |4 t0 Z/ X; H
海舌公园基本没有太多人工的痕迹,原生态的湿地环境,吸引了很多的野生禽鸟来这里栖息。
1 N" v+ S; R( ]# C" D8 R " R' v$ C3 b2 l+ F. F0 E" |
荒草萋萋,水波荡漾,芦苇摇曳,杨柳依依,鸥鸟嬉戏。
3 r! q- f2 k3 j- w- h# e& }5 b& U 
( l+ t- @9 C5 \ 长的像啄木鸟的戴胜鸟,在树枝上东张西望。) m" a, J/ @6 ^/ P* n. L

$ l0 U4 W: h _. w) X! i 珍稀水禽紫水鸡。
- R' ?; d8 } t6 @, I' d2 i 
6 ? Z5 E+ d4 n j! e- o9 Z 抬眼碧水间,有一叶轻舟悠悠的漂过,消失在视线之外。; P/ Y8 _6 z0 M' j9 n% B
从大理回来,年已岁末,新旧交替,又经历了很多的事,从马航失联到台复兴航空失事,最后是亚航失事,再演多少亲人离散悲剧。借由爱走近仰望的天上,却又将因为误解迷失方向。或者,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不过如此。) D# w" J6 i; o
-----------------------------------
1 w. J5 G% d0 x, p 【大理扎染】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资料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