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_ k3 t3 Z5 t, L1 c【政区位置】
1 w! l( M" {) o2 G7 S# P 南涧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与云县以澜沧江为界,西至黑惠江与凤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山水相连。距云南省会昆明398公里,离大理州府下关106公里。
, p7 [+ {) M0 z- p【政区划分】
( F$ ]9 j2 W( X3 ?+ K 全县辖4镇4乡,即南涧镇、公郎镇、宝华镇、小湾东镇、乐秋乡、拥翠乡、碧溪乡、无量乡,共80个村(居)委会。- S/ K) \% e- N) C- A8 G, Q7 H
【人口面积】
% M7 V& C0 ^4 a# S. S# k3 n9 Y% L 到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218449人,其中农业人口204233人,占总人口的93.49%。全县国土面积1731.63平方公里。
, W$ L- S8 \ J6 x【自然特征】/ `5 g- I; B* u+ K
地处滇西横断山系纵谷区,位于澜沧江中下游和元江上游支流分水岭地带,最高海拔3061米,最低海拔916米。山区面积占99.3%,耕地面积18.7万亩,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9.1℃,年平均降雨量940.6毫米。* H1 I8 F" H0 {3 m+ Q4 k- j
【资源特点】 y! ~! N1 l4 u; X$ C& F
农副土特产品众多,主要有茶叶、泡核桃、白芸豆、马铃薯、百合、土烟、土碱等。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不含澜沧江水能资源蕴藏量)为3.2万千瓦。
* ^; z1 w8 |# j' I% E人 口 概 况9 \* ?1 y& j( e5 t3 h7 i' f* r
2005年统计,全县总人口218449人,其中:彝族101800人、汉族109691人,少数民族共695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6.60%、50.20%和3.20%;农业人口204233人,占93.49%;男女比例为1.07∶1;当年死亡2379人,出生14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2‰,人口密度125人/平方千米。7 M+ s) S+ J; o2 Z2 D0 M8 E2 `8 M7 p( @
〖历史沿革〗1 L8 W# K( F0 ?$ I+ K
: |5 t5 V/ k: A/ a: K4 `
7 U5 z* N3 |2 u5 }/ m' m 西汉时属益州郡,东汉时属永昌郡,蜀汉时属云南郡,唐初属阳瓜州,南诏时属蒙舍赕,宋时属天水郡。元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建县,称名定边县,属镇南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革定边县改为乡,仍属镇南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复置定边县,属楚雄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裁定边县,归蒙化府。民国属蒙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1960年属巍山县。1961年10月由巍山县分出筹建南涧县。196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涧县,1965年11月27日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3 c0 Y" G3 x& [" {- D* B
4 e4 ?0 ]. k( Y0 f) T) i6 J0 z+ h9 }
! y& F) r2 c: j, p8 A〖交通状况〗9 S/ L; }) d! f% d1 a' c
& z- z/ f3 M5 b6 Q2 L7 w8 U; ?
“十五”以来,南涧县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交通行业管理,交通状况不断改善。目前,境内各类公路里程达1908.3公里,其中过境国道、省道210.85公里,县乡公路197.5公里,茶场、石场及景点等专用公路100.9公里,乡村(乡际)公路488.01公里,村组公路911.04公里。全县五乡四镇80个村(居)委会全部通了公路,村民小组通路率达78%,境内公路密度达1.1公里/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约85公里,基本形成了以过境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乡村道路相连通的交通网络。实施了马安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和县至乡镇公路弹石化目标。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漫湾库区落底河码头,维系着景东、云县、凤庆和南涧县之间航运往来,极大地便利了澜沧江沿岸三地州四县群众的信息文化交流和商贸流通,有力地促进了南涧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6 q5 g, G4 ~$ b' D
境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全县九个乡镇均开通了客运班车,县城开往各地的客运车辆中巴车日发班次达121次,已统一规范进站、从事旅客运输经营的微型车95辆,客运市场日益活跃;境内“四线一站”工程的实施,加快了物流周转运输,货运事业蓬勃发展,扩大了南涧对外宣传和开放的力度,交通运输经济日趋繁荣
. B! m* g: _4 ^1 X, M & w# m- L) o7 l0 a) y% P" g# g2 L9 _
〖邮政状况〗% E9 A5 M) P& A0 R1 M7 ]1 ~
邮政作为公用企业,承担着普遍服务,提供和保障着公民通信自由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传递信息和精神食粮的桥梁和纽带,其中的机要通信更是为党政军要害部门传递信息的专门业务,服务是邮政永恒的主题。
, G0 |" s! ^: v1 C 全县共有邮政服务人员62人,邮政经营服务网点12个,即县局综合营业厅、城南支局、9个乡镇网点(其中小湾东镇设有新龙街邮政所和瓦富咱商贸区的小湾支局)。有邮运车辆3辆,其中一辆专为小湾电站施工区服务,邮递自行车13辆,委办汽车邮路6条,邮路总长(单程)346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单程)1776公里,其中步班邮路381公里,自行车邮路1315公里,步班和自行车混合邮路80公里,直接投递的邮政妥投点1897个,邮政投递员21人。 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在全国邮政快速推进降本增效、扭亏经营,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大决策下,南涧邮政在县委、政府及大理州邮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开拓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理顺管理制度、培养后备人才、狠抓经营服务,先后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州级文明单位”,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南涧邮政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h. Q) ?9 N ?# @) d3 S# N ( C6 d. z$ g* x% C
4 j2 `2 ^+ x: E# S( N4 X* o〖电信状况〗' F3 ]: C5 z w, K k" P; |
2 a) c: ~, J6 e. T6 Q
南涧县电信分公司承担着全县通信普遍服务的职能。公司主要承办固定电话、小灵通、宽窄带上网、电路出租和光纤出租等业务。公司内设综合管理部、运行维护部、经营服务部,下设:公郎电信支局1个,宝华、乐秋、无量、小湾东镇、拥翠、碧溪电信所6个,沙乐、孔雀岭电信点2个。公司现有在职员工38人,2004年荣获州级“文明单位”称号。
+ k9 w4 D& H x3 @6 p% Y7 m 南涧县电信分公司现有30多个接入网点,全县交换总容量2万多线,现有固定电话及流动市话用户近2万户,上网用户l千多户。公司不但承担着县城和各乡镇所在地的通信保障工作,而且还承担着全县80个村委会和广大农村的通信工作,能够安全、快速、便捷地为党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9 E9 i$ f/ ] X2 y5 e6 ~ P
6 B6 I3 a* \! m9 Z b 目前开展的业务:
+ k5 T6 K: A( i( h (一)、程控电话新业务: ?$ o# |, B% P- L% X u
程控电话新业务分为免费使用和收费的程控电话服务项目:& o# n3 E) A) L. K( i- o% X
1、免费的包含以下六种业务:缩位拨号,热线服务, 呼叫等待, 转移呼叫,遇忙回叫, 遇忙转移呼叫。% r) g# v( k' I4 N
2、收费的包含以下七种业务:呼出限制, 三方通话,闹钟服务,免打扰服务,追查恶意呼叫,会议电话,来电显示。. n7 } c; g" K9 @
(二)、小灵通# a1 N1 w- @: z7 B9 H
(三)、数据业务! v& u& Y% K4 T
目前对客户提供以下数据业务:DDN分组交换,帧中继,163、169拨号上网,ISDN一线通,ADSL宽带上网,无线上网,ATM业务。
$ S5 O. A2 z! _ u$ ]; i/ l
, y) P r& }! v" R' E4 ^) s7 l教育状况
* t& Y6 p9 Y3 Z# R4 x教育事业单位
' v: l) h% C% R) B3 C1 } 南涧县卫生发展状况 6 g: K( y+ a7 P
南涧县人民医院
: O; k+ h9 j$ i/ o5 h 发展中的南涧县中医院
. f8 _, N5 [7 F- J% W" Z; R# x 南涧县妇幼保健院 ) i7 X$ e9 Y) c
南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K0 L4 e E9 F: y" J( Q' n# S0 | 南涧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 X+ L3 s k, E9 i
卫生监督所 1 I, E* B0 m* L; X1 y7 V. g
教育事业(学校): w8 j) [: c( v9 b* U. A6 f, a
南涧县教育发展概况
5 o0 Q& Q0 K* E1 l 南涧县教师进修学校
% P( u6 p" Q) X! Y& i0 l/ \ 南涧一中 ; V( c i/ X" _( _
南涧县民族中学 p$ ^7 w9 F) Y" J5 }
南涧县职业高级中学 ) _8 |/ q. _7 W( o3 @
南涧二中 + j/ z( [; `+ H0 h
南涧三中 9 y1 j+ S, Z1 I$ n+ A5 \9 O
南涧县示范小学 9 }2 ^9 c3 p! d. `2 B
南涧镇中心学校 # ~3 p- D$ u; E" F" }/ H
拥翠乡中心学校
, y) x( P v& Z' s y 乐秋乡中心学校 + y9 Y: [* ^ H I1 W
碧溪乡中心学校 , P* }' R& W3 S, `$ I" x) D
小湾东镇中心学校 4 U& B$ ~8 v2 X1 b, J4 M- v5 u( p$ o
公郎镇中心学校
' X. H: Q) _2 N" e3 h4 l1 y$ S 宝华镇中心学校 ; S0 d; V; Y" `1 k/ C
无量乡中心学校
$ K$ o- {. w6 Q8 B 沙乐乡中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