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 r5 A) i, x9 Z% y, \+ _
如果没有舌尖上的中国详尽的介绍,大部分人或许还不知道在云南大理的这个小村庄——诺邓古村。而现在诺邓古村的独特风貌和著名的诺邓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 K* m' q. `* m
诺邓古村,这个坐落于云南大理云龙县北部大山深处的白族村落,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没有改变过,甚至名字都从未更改过。游走在村落里,就能看到明清风貌的黄泥土柸房,散养在村里的土鸡,还有吊在各家院子里的诺邓火腿。村子里一切都赤裸裸的向你诉说这它的历史。
) t: F" v# K/ @$ n$ M 看到诺邓有如此风景,这一路上的颠簸也算值了。如果是个人游建议别坐云龙客运站的面包车,因为他们是宰客的,去趟诺邓要价50元。到达云龙客栈后摩的是最好的选择,我们花了15元,乘坐摩的的价格大约在10—15元之间,大约20分钟就到达诺邓古村了。
2 @3 Q4 h4 b$ Q; n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花了整整8分钟的时间来介绍诺邓火腿之后,诺邓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其中有许多吃货专门来品尝诺邓火腿的美味。而现在诺邓古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受到了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再加上县政府的配合,诺邓已经成为了欧美、东亚、港台游客的古村古镇文化旅游线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环,诺邓成为了云龙乃至打理对外开放的一个品牌,“全国首批景观村落”、“云南十大旅游古镇”、“曾经的盐业重地”、“如今的火腿名村”都称为了诺邓的头衔。6 y5 T" M0 U8 e2 B
其实诺邓并不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才开始受到关注,从公元前110年汉朝因诺邓产盐而设置比苏县开始,到唐代南诏时期“诺邓”村名在史书上正式出现,该村历史见诸于文献达两千余年之久,作为云南现存历久未变的最古老的村名,诺邓古村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变迁。这里的盐业曾经让诺邓称为滇西的经济重镇,一直到解放后,海盐的迅速发展,让诺邓慢慢的沉寂下来。在诺邓游览,你放佛回到了诺邓繁华的时代。
9 ]0 b& _ u0 _5 ~' z5 d1 H5 N6 r. q 现在诺邓古村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古村内有许多客栈,我们到古村之前并没有提前找好住的地方,村口的大叔、墙上有许多客栈的招牌和联系电话,最后成功入住五滴水客栈。一下车就能看到古戏台和龙王庙,而在它们的后面就是五滴水客栈,它是客栈又是一个景点。诺邓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的,正房耳房和前房均不在一个平面上,故而行成了四层错落有致的屋檐面,雨水从天上到院子的天井要滴五次,所以这个四合院又称为五滴水四合院,听主人家说道这个四合院已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 j% F b' ^: E, [: m
1 A9 n& ~9 i' R! P3 _9 a0 m' {+ p
/ _! ]+ `: N$ f$ e' Z/ U I Z
- K' g# b; ?. l H+ G 找好客栈已经临近中午,主人家很好客,住的地方都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来到诺邓一定要品尝火腿肉,特色饭就是火腿炒饭,其他的还有几个特色小菜和青汤,花费大概20元。
& x3 I5 [% P' ?0 K# e6 V0 a 这里还有一道甜品,叫小蝌蚪。& z' W6 {$ C& S3 P- d7 q4 ^
3 h# z1 y3 q* y6 \# o7 y" a/ x D- L* @9 Y
3 s( x( G0 L/ T" i7 f0 K5 k" Y( _# y6 U
从五滴水客栈出来从斜对面的一户人家的门缝里就看到院子里挂着的腌制好的火腿,我们不禁走进去一观诺邓火腿的真容,一个个硕大的火腿,看着就香!
. p5 f( }2 l! P2 P' g' g& z5 c7 k/ h" p5 L7 x7 R5 t" V( t
5 M! [; q. f5 m( U5 T3 w
. Y1 q: }& ]# u0 W& ?5 M# p 每年的冬至到大寒,诺邓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火腿,因为这个时候是做火腿的最佳时间。处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诺邓,恰好在河谷中江水转弯的地方,这种温润的气候最适合火腿的深度发酵。选择村子里散养的绿色无污染的猪腿,加上诺邓村独有的一道调味料,腌制一个月,便可以上桌了。如果是腌制了三年多的火腿,那便是诺邓火腿中的上乘美味了,彻底风干的火腿,脂肪早已氧化成绝佳的美味,这时,用刀划一小块,不用经过任何的烹饪手法,就可以直接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品味一番。(引用资料)4 k8 |5 J5 I3 r' Y# r' |4 u
制作这等上乘美味的独特调味料,就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诺邓盐。
6 E+ U# G) `# k x* U3 k 关于诺邓盐,有传说这样写道:从前,诺邓山上古木参天、茅草密布,山下有一堵青色的大石崖,崖边时常出没的野兽令村民们不敢靠近。有一天,一个羊倌牧羊到了此地,羊群迫不及待地钻进草丛吃草,任凭他怎么唤也唤不回来。羊倌只得鼓起勇气走进草丛找羊,却看见青石崖底部流淌出一小股水,浅尝之后,井水竟然是咸的——由此才发现了诺邓的盐。
& q8 Q" v# F, o5 [+ e# @- j1 t* `( H; F5 t
5 h' U" F' _0 E+ @+ Z3 Y
$ h1 j* {4 n1 l( l, h2 c 除了看到每家每户挂上的火腿,在诺邓村每月可以“赶”四次集市,逢初一、十五“赶大街”,初八、二十三为“赶小街”,赶集就可以感知千年前诺邓的繁荣。还有唱滇戏、耍龙、耍花灯、耍旱船等习俗。
1 o. i9 w& C8 z, c" b 村子里都是这种黄泥土房, I% y; X. ]: C O9 B& e) n" s
, h% H: t/ M9 H7 {% ~
/ {0 K; y& ]! `0 E
; L: m! O- ], R$ W9 F0 i 散养的土鸡
% Y" T% G8 q" o7 Y' b5 F) ^2 p$ M3 |; \+ F% e
' r% q+ ]- u* j0 O
) d/ k& m" L' M& ?* M5 W) s
% {! ^3 |, L( C. o+ ], n' I) K
. F8 ^' e6 V5 r4 ?' @* O) O* m, ~: A, R8 g9 `
' E0 p2 B6 ~! }/ S& l0 j+ g0 y
W E4 E, o2 z$ K/ P) ?' T, R; X
# v* Z' U1 Z! ?* R
7 y" E6 O2 {& J* q! Q: T3 n" d- f G- `4 [
! g: f$ A3 ~4 a+ C
5 E$ |! {# W+ A
: f4 K2 L! K% h% e* G
2 ?' \+ L3 w/ s0 e( `7 }, n" f
古村里现在大部分都住着老人,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
g" j# ^) } p5 U; q# u, g0 }- J3 k- n
) p$ C1 o( {" J. r: w1 h. ^7 l: Y9 J! a3 L! ^4 T. U& ~; r
万寿宫里的老物件
, U$ W# x, Z1 U3 \. b% Y Q X) e8 W: _( A( e5 y8 k
( f9 f' h) r% C' C1 g( m$ r: h& f& `9 s+ K7 {& C! R' y6 T, X
3 h# J+ f: R2 {8 {' R6 \' {
4 Q/ z2 Y3 v6 C. W2 ?2 n# u
( `, J; a/ d: p& ]" k: t, _2 u" s* V 休息片刻,从客栈出来,我们就沿着村子里的青石板小路走着,先到达村子里最古老的建筑——万寿宫遗址。明初人们将原来元代的江西会馆改为寺庙,取名“祝寿寺”。嘉靖年间,提举李琼重修该寺,明末改名为“万寿宫”,这里唯一留下的就是李琼当时所写的一块诗碑。
$ G2 v3 k! q! H, f
8 b! h. C* _. ? G7 a
6 q* c. p% D4 \" S4 k
- }/ p9 `" i+ e% `
% p; l% l! u$ u j$ I+ V1 d t5 Y. I5 q$ Q' V
C6 ]8 {' o) s$ K) u 万寿宫只有一位老奶奶住在里面,子女也都住在附近,不时的都会过来照顾老人家。在闲暇之余,老奶奶都会在做祭拜使用的香烛,供当地人以及游人使用。7 |. w3 r5 e. `
' \9 A# C6 c) H5 l1 C* E; O: O5 U5 }) V1 O# {3 S
+ T- |2 f" U) A8 T3 _' p6 j
9 d; W! a# H& V$ W9 Q! k! n& T1 }
) |# L6 F- m1 N6 f7 {3 `( `
# \0 R3 Q" O: y- }! d$ l2 Y2 f
) n6 Q* g$ j/ R; i, A
7 d2 z3 i- O$ u
[; p1 g: `; c/ \) V1 Q% }* I
出万寿宫就是四合五天井和盐街盐局。四合五天井是平面面积最大的一处民宅,为“走马转角楼”结构。
; o( e$ V' O# S7 { G2 [; l+ ?7 ^" ~* b. P2 J5 ]" ?
; v/ h) @+ J+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