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的由来 & \& P! Z, q& m: Y- z; {* P/ J2 v
q8 E$ G6 m- Y4 F3 O9 U
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白族三道茶也称三般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下面,我们共同来了解白族三道茶的由来。
4 B7 o. A4 o, W1 @! K' j8 \) M
- Z4 P/ s5 V; K- p 白族的三道茶的由来,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它的形成,还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 3 q. Z( r" P, l4 g' \; i
2 @( r* D0 f( B4 j3 R+ f, |- t 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师。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徒弟不服气,就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 * {, W' T, w* U$ y9 f) T
( {* ^# |5 m+ [$ o/ S+ T3 S 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取水解渴,但师父不依。到傍晚时分,还未锯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随手抓了一把树叶,放进口里咀嚼,想用来解渴。师父看了徒弟又皱眉头,又咂舌的样子,笑着问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实说:“好苦啊!”师父这时才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怎行啊?”这样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虽然锯好,但徒弟已筋疲力尽,累倒了。 0 ~. q, M& ^, P, _( E) R) C; _6 p1 |/ F
5 `9 P7 z$ |$ K
这时,师父从怀里取出一块红糖递给徒弟,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这块糖后,觉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于是赶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从此以后,师父就让徒弟出师了。分别时,师父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去后,问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师父听了,哈哈大笑,说道:“这茶中情由,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后甜,还得好好回味。” 6 ^, l2 {1 i* T9 z4 ^
4 t# M) Z# _( X' h
自此开始,白族的三道茶就成了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一套礼俗。以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客,特别是在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长辈谆谆告诫晚辈的一种形式。
3 \5 g4 @+ _+ t9 x- Z+ A6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