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Q% l5 S" n/ X ]$ f$ H野生后背鲈鲤 6 T. V9 {" m6 U* a ~& {: U
/ t' |8 q% C2 U) J 本报讯(5月30日,大理州渔业工作站在澜沧江收集到野生后背鲈鲤6.2千克13尾,在鹤庆大龙潭水库大理州裂腹鱼原种场进行驯化养殖。9 ]+ u% t" b9 t
后背鲈鲤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鲈鲤属,俗称花鱼,是澜沧江、怒江特有鱼类,为产地重要的冷水性野生经济鱼类。其主要特征是背鳍后位,吻部及口裂较宽,触须发达,体侧两侧沿侧线有一条较宽大的黑色色素带,体色和斑纹较淡且散乱不成行,尾鳍深叉肛门紧靠臀鳍起点。食性为肉食性,以小鱼小虾为食,常见个体3~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主要栖息于澜沧江、怒江水系干流的中上层水域。4 ^6 y" K9 n7 @, p' W1 t, V
由于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后背鲈鲤的资源量不断减少,已成为濒危珍稀鱼类。该批鱼经驯养及繁育成功,将对澜沧江、怒江后背鲈鲤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p; [6 l! d$ E+ G$ I8 I
通讯员 杨光清 文/图(大理日报) |